如何迅速、正確且完整寫出

「閱卷老師」想看的答案04

 

實例題之審、答題、要領、解析與示範

   四等民事訴訟法概要試題

甲、乙、丙共有土第一筆,應有部

各三分之一,該土地卻為丁所占

用。甲、乙未經丙同意,訴請丁返

還該土地於全體共有人,訴訟若經

法院判決確定,其效力是否及於未

訴訟原告之共有人丙。

※審題要領

(一)、實例題之架構

    1.前面針對申論題型,這次,再來

      看看一般考生較畏懼之實例題型!

    2.實例題是近來國家法科考試之出題

      趨勢。出題者將心中早已設定好之

     「考點」(問題點)利用一個具體

      事實,融合人、事、時、地、物

      之「故事情節」將其表現出來,

      而考生主要的任務便是:「

      根據出題者所提示之關鍵案例事實

      的指示,將出題者心中之考點找尋

      出來」。

    3.舉個例子,「考點」如同「寶藏」

      出題者先有寶藏,然後他將寶藏

      藏好,再依其狀況,描繪出一份

     「藏寶圖」,讓尋寶者藉由此分藏寶

      圖之指示,一步步找出「關鍵提示」

      再從提示中順利發現到寶藏。這份

      藏寶圖便是「實例題」。如何從中

      看出提示的答案,這就需要運用老師

      獨創之「問題意識」來感受了

   提醒各位,當你可以順利將實例題便成

   申論題,那你就成功了。

(二)、問題意識之感受

    1.「問題意識」是個很新鮮的概念,

      它是由「WHY(為什麼)與「

      理判」、「邏輯思考」所組成的

      以WHY為出發點,再運用常理與邏

      輯來作一番判斷、思索。所以任何

      人都可以來玩,且一定會玩得很有

      成就感。

    2.WHY」之出發。首先,先針對題目

       的每個段落之文字,先去問問「為

       什麼要有這段文字敘述呢?」。以

       本題為例.............

      (1)甲、乙、丙共有土地一筆,

           應有部份各三分之一」。

      (2)你看完這段描述,可以去感受

         一下內容,看看如此的描述有

         沒有特別值得去注意之處。若

         有的話,看是否可以如此去發

         出疑問。

      (3)為什麼要表明甲、乙、丙三人

         是共有人,「公家」一塊土地?

  記住!當你提出「為什麼」給予這個

  問號就好,不必急去想答案。畢竟

 WHY」的主要作用就是打上「問號」

  即可

      (4)該土地卻為丁所占用」。

      (5)為何要有此一段丁非共有人,

         卻占用這塊土地之敘述呢?

      (6)甲、乙未經丙同意,訴請丁

           返還該土地於全體共有人

         為何甲、乙要告丁,卻未得丙

         的同意呢?

      (7)訴訟若經法院判決確定

          未得丙的同意,甲、乙又為何

          可以要求丁將土地還給甲、乙

          丙三人呢?

      (8)訴訟若經法院判決確定

      (9)由這段描寫,可以如此提問:

         為何要特別標明經法院判決

         確定呢?(判決確定之強調

        有何意義呢?)

     (10)其效力是否及於為列訴訟

           原告之共有人丙?

         其實此段文字,不必用問題

         意識都必須給予問號,因為

         題文中出題者已經幫大家打

         上問號了。

     (11)不過,這還是可以來探討一下

         為何要狀況突然轉折,竟然是

         問效力會不會於沒有成為原告

         之丙,這似乎有違常理,為什

         麼?!  3.統合運用「WHY」所形成的疑問:

   (1)或許各位會認為很奇怪,經過上面

      的運作後,等於是每一段題文描述

      都打上問號,問「為什麼」了。

      如此作法有何意義呢?

   (2)當然有!聰明人怎會作無意義之事,

      打上問號後,便開始來「統合」、

     「整理」一下問題點。

   (3)上述劃上框框之處,共有五個問號,

      現在老師整合給大家看:

     1.甲、乙、丙共有土地,被丁所侵占,

       妨礙甲乙丙之使用,依理而言,這

       土地既然是大家共有的(公家的)

       要討當然是大家一起來討,「為何

       甲乙自為原告,卻要遺漏丙,且還

       未經丙同意呢?難道一定要全體都

       出面來討嗎?」。(整合上述(3)

       (5)之問題點)

     2.「既然未列丙為原告,為何要求法

        院要判令丁將土地還給甲、乙、

        丙全體三人?不是只要還給甲、

        乙就好了?」整合上述(7)

     3.最值得玩味的是,為什麼判決確定,

       不論勝、敗訴,問題竟然是問根本

       未成為原告的丙,要不要受到這個

       勝、敗訴判決之拘束呢?如此一來,

       我們便將所有的問題點整合為三個

       問題點,如此一來,「WHY」的任

       便告一段落。由下面的課題來接手。

     4.用常理與邏輯來給答案:

      (1).面對第一個問題點,大家用常理

          與邏輯來判斷。既然土地是大家

          共有的,「依理而言」。只要其

          中有人出面代表來討回土地就好,

          不必勞師動眾。所以甲、乙二人

          出面就好,甚至其中一人出面

          可,反正討回來的土地,還是大

          家共有。

     (2).針對第二個問題點,其實在給予

         第一個問題點後,這個問題的「

         常理答案」亦呼之欲出。雖然可

         由其中一人或部份之人去向丁討

         回土地,但畢竟土地是大家共有

         的,當然是要請求法院命丁還給

         甲、乙、丙三人。若僅請求還給

         甲乙(原告)的話,到時丁是不

         是可以保留三分之一不給丙呢?!

         所以當然請求法院令丁將土地還

         給甲乙丙(全體共有人)。

      (3)第三個問題點,判決確定,勝負

         已定的情形,甲乙是原告,當然

         要受到這份判決書的拘束。可是

         丙根本不是原告,他也沒有在這

         場訴訟程序中出現,丙可以說是

         「置身事外的人」,置身事外之

         人,又非原告,怎麼會問是否效

         力及於丙呢?依理而言,應該是

         不及於才對。但是,丙既然是土

         地共有人之一,土地被返還,

         亦與甲、乙同受利益,畢竟甲、

         乙、丙是共有這塊土地,三人同

         是所有權人,甲乙勝訴,丙亦應

         享受到這個好處,所以答案是...

         「及於」才對。況且若以丙非原

         告,理所當然不受判決效力所及,

         此般簡單的答案,怎會成為考題?!

         所以應該是及於,而且如此才會

         合乎常理與邏輯。

     (4).不管你「依理」推論所形成之答

         案為何,是「及於」也好,「不

         及於」也罷。相信你都有你的理

         由,而且是在不涉及法學素養,

         完全是運用常識,常理下所形成

         之結論及理由」。

這樣一個過程,

就是「問題意識」的體驗

    國考分數鬼才明師陳一夫親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國考技術上榜團隊 的頭像
    國考技術上榜團隊

    陳一夫 國家考試技術上榜團隊

    國考技術上榜團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